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夏代尊崇天命,敬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亲近人并且待人忠厚,重俸禄而轻威严,重奖赏而轻刑罚,亲切而不尊严。这给人们造成的弊端就是愚蠢无知,骄傲粗野,笨拙不知道文饰。
商代尊崇鬼神,教导人民要敬奉鬼神,重鬼神而轻视礼义。重刑罚而轻视奖赏,尊严而不亲和。这给人民造成的弊端就是放荡不安分,好胜而没有廉耻之心。
周代尊崇礼制,而好布施恩德,尊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亲近人并且忠厚待人,用爵位等来对人进行赏罚,亲和而不尊严。这给人民造成的弊端就是贪利取巧,重文饰不知羞愧,相互残害而不知道事理。
但相比较于夏商二代,孔子认为周朝的意识形态更为合理,虽有不足之处,但可以补救。总体的出发点是对的,只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即可。完善的重点就是:德。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德治的传统,《尚书·蔡仲之命》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孔子推崇周公之政和敬德保民思想,《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本人也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他毕生所致力于推行的就是文武周公的德政思想。《论语·为政》开篇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认为君父的德政就像北极星那样具有定向作用和凝聚人心的功能。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但孔子德的含义是什么呢?在孔子的观念中,闻道难,知德不易。德字从其象形义看,是按直道行事的意思。《说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内得于己是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是谓惠泽使人得之也。意思是说:德是发自内心的或由衷地向别人传送幸福的行为。
现代人对德的普遍理解多是外得于人的那层意思,而对于内得于己这层意思则常常忽略。《礼记·乐记》中所说的德者,性之端也。端是端倪的意思。性之端也即是指那些本质的、反映着现实人性的行为表现。
现代汉语中有道德一词,是现代伦理学中的概念,其含义是与华夏礼制社会学中的道德的概念是不同的。孔子及其弟子把那些能够弘扬道的德,用明德来表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是自明,是自己明白知道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光明的意思。明德即是指符合大学之道实施要求的德。用明德表示实施大学之道所应该建树的德,比用道德更具有理性价值。它表明这种德具有光明性,有价值的意义。
只有在明明德的基础上才能够以明德去实施社会新人格创造工程,此即在亲新人。用那些最得体的方式方法培养社会新人,达到并保持此理想的境界,即止于至善。崇德就在于通过大学之道所提倡的社会人格,创造方式方法和途径把现实人生的道德水平,逐步提高到保持实行明德的能力。再由明德上升到到好德的阶段,使人人发自内心的去喜欢德,并且以不断发扬的美德为乐趣之所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