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宋江做梦都想受招安:他和吴用最后受封的官职,是不是比高俅品级还高?

难怪宋江做梦都想受招安:他和吴用最后受封的官职,是不是比高俅品级还高?

宋江为何如此渴望被招安当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当我们细看他和吴用等人最终获得的官职时,恐怕连权倾朝野的高俅都会嫉妒得眼红,更不用说那些在朝堂上兢兢业业的文臣武将了。

北宋钦宗年间的太学博士李若水曾亲眼目睹招安后的梁山好汉,他在《捕盗偶成》一诗中愤懑地写道: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持刀攻城郭。杀人如麻惊朝野,天子闻之亦动容。一纸诏书从天降,三十六人齐封官。招安匪寇意气扬,百姓围观皆骇然。这首诗生动展现了招安带来的社会震动。

宋江等人受招安的时间是宋徽宗宣和三年,而李若水的诗作于前一年。诗中后几句更是一针见血:官职本该授贤良,岂能便宜此等辈。招安本非上上选,纵容凶徒后患生。这些诗句道出了招安政策的严重弊端。

民间有句俗语:想当官,杀人放火等招安,这与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如出一辙。这些观念显然不是在劝人向善——寒窗苦读数十载的举子们要熬资历,而山贼强盗却能通过招安一步登天。这种好人半生苦修,不如恶人一朝悔改的现象,岂不是在鼓励人们作恶途?

正史记载宋江招安后曾随童贯征讨方腊,但未提及其最终官职。而《水浒传》则详细描述:宋江获封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吴用任武胜军承宣使。宋江还获赐十万贯钱,回乡后大修祖坟、兴建玄女庙,地方官员争相拜访,可谓风光无限。

展开全文

宋江的飞黄腾达不仅让高俅眼红,就连被迫落草的呼延灼等人也暗自庆幸跟对了人。若非通过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条路,他们怎能一跃成为御营兵马指挥使这样的高官?

细读《水浒传》可知,朝廷最初征讨梁山时仅派出三路地方部队,分别由呼延灼、韩滔、彭玘统领。呼延灼向高俅报告称共有五千骑兵、一万步兵,但高俅只调遣了其中精锐。这种兵力配置与后来张团练遇袭时毫无防备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极不合理。

更令人费解的是宋江获封的官职。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通常只有二品大员才能担任,按照正常晋升途径,别说宋江,就连高俅也难以企及。《宋史·职官志》明确记载,这类要职多由朝廷重臣兼任。

以梁中书为例,其中书头衔表明他至少曾任三品中书侍郎,外放时更享受二品待遇。相比之下,关胜的浦东巡检一职虽被宣赞称为屈居下僚,实则地位不低,连蔡京都要尊称将军。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末年的太尉头衔已大幅贬值。高俅仅是禁军三统帅之一,而宋江的职位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属二品以上大员。从这个角度看,高俅对宋江的嫉妒也就不难理解了。

《水浒传》中关胜以浦东巡检暂领指挥使出征,为其押粮的步兵太尉段常,很可能就是禁军步军的副都指挥使。这些细节都反映出当时官职体系的混乱。

宋江的楚州安抚使职位已让他能与蔡京、童贯平起平坐,而吴用的武胜军承宣使同样高得离谱。参考抗金名将李道的升迁历程:这位岳家军大将历经百战,又贵为皇亲国戚,才得以担任承宣使。相比之下,吴用这个落草为寇的私塾先生竟能获此高位,宋朝的用人制度实在令人质疑。

实际上,北宋末年靠造反受招安而飞黄腾达者大有人在。仅《水浒传》中,高俅麾下的十位节度使就多是绿林出身。若非走上造反之路,吴用可能连县学教谕都当不上,宋江这个胥吏更是连科举资格都没有。这种畸形的晋升机制,正是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的真实写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