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什么是三生?甲骨文字典说字——澅

【原】什么是三生?甲骨文字典说字——澅

【导读】字形溯源‌:甲骨文“澅”由“水”与“画”组成,隶变为生僻字,曾为山东临淄古河名。

文字生命力‌:汉字传承需“形音义用”四元素结合,失用则成死文字,如仅千余甲骨文可释读。

文化载道‌:文字演变蕴含“生命、生活、生产”智慧,甲骨文研究是追溯中华文明源头的重要路径。

【甲骨文字典,澅】今天我们学习甲骨文字典的第1210页,这个字甲骨文的写法从字形上看还是比较直接的,组成部件也都是已经被释读的,但是这个字如果直接隶定的话其实很少用。

那这个字是什么呢?根据甲骨文字典上的解释说是从水从画,而且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这个字,后来在演变的过程中,这个字就变成了澅,大家记住,从说文解字中凡是有水的这个字,往往都表示水的名字,就是河的名字,也就是说有一条河就叫做这个名,那么澅水在什么地方呢?《水经匏子河注》:临淄惟有澅水,西北入济。

【澅,繁体字写法,并没有小篆写法】

大家都知道,江河淮济在中国文化中叫四渎。四渎说的就是发源于陆地,最后流向大海的四条著名的河流,而这个济水有个支流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澅水。

从甲骨文字典中收录的刻辞来看,它用作表示的是地名,我觉得和文字的演变规律和考古资料和文字资料是比较相符的。

‌澅水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一条历史河流‌,发源于临淄区稷下街道,西北流入时水(今乌河),现已干涸。该河因战国时期孟子离齐典故及烈士王蠋事迹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地理位置与水文特征‌

‌澅水‌(读音huà,当地俗称huái)发源于临淄区稷下街道孙娄庄东岳庙前,流经梧台镇、南太合庄等地,至桐林村南汇入乌河,全长约30公里。其上游称画水,中下游因系水汇入又称宿留水,元代后多称泥河。‌‌

网络如果直播间有临淄的朋友们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的话,我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我们翻阅典籍资料,翻阅文史资料,就是很少有这个澅水的记载。所以也不敢保证今天临淄有没有和史料当中记载着这条河的名字啊?如果有的话呢,真的就是非常有意义了,可以通过直播的这个形式,大家协同工作,共同澄清一个事实,这个就是咱们直播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一直播,天南海北的朋友们都能够齐聚于此,打破时空的限制,所以希望此时此刻,直播间的朋友们能够把我们这个直播稍微的转发一下,如有临淄的朋友们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有没有一条河叫做澅水?

同时呢,我也希望朋友们能够形成一个认识,这个文字一定是和现实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没有形成对应关系,这个文字就名存实亡了,那么这个文字一定会变成死文字,一定会传不下来的。

【笔者提出汉字第四元素:用】在以前的直播当中,我跟朋友们说到过跟咱们中国文字相关的有个概念叫文字的三元素,我希望加上第四元素用。文字本身有三元素,因为有了形音义,这个文字才有可能树立起来,才有可能有完整的含义,才有可能和现实当中和三维世界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如果没有和三维世界形成一种对应关系,那么这个文字就名存实亡,所以呢,在这个考虑的认识基础之上,我希望这个汉字加一个第四元素就是用。

如果不用那么这个文字就传不下来,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目前传下来的5000多个甲骨文,只有1000个左右是能够被我们传承的,是能够被我们释读出来的,就是因为这个文字在历史长河过程中,它都有这种对应关系,就是因为有用,所以这个文字才能传承至今。

【我要当一个好东西】

所谓的三生就是生命、生活、生产,如果这三个层面对这个字没有应用的话,那么这个字它一定是会变成死文字的,它肯定传不下来。

也就是说,文字背后它一定能够反映刚才我说的这个三生,而且经过几千年的文字的演变,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秦的小篆,再到汉的隶书,再到魏晋的魏碑,再到唐朝的楷书,以至于到了宋朝时期的宋体字,再加上书法当中的行书草书等等,草书当中又分章草,大草等等,这都是书法当中的一些字体,再到新中国之后的简化字,我们中国的文字一路走来有传承关系很清晰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就能够反映这个文字背后的历史,甚至通过文字可以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

【汉字中有三生智慧】

所以大家就能理解了,为什么说文以载道,因为文字当中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文字怎么就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呢?这个我以前也说过,如果说文字有智慧,如果说文以载道的话,那么它怎么载的道呢?为什么说文字当中包含着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呀,他有两方面,我们说文字的创造过程和文字的演变过程,它里面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才说文以载道。

文字当中包含着智慧的密码,而甲骨文的发现,也就是最近100年左右的事情,这是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非常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但是这个历史事件还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个历史事件是伴随着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也就是甲骨文的发现,但是甲骨文发现的这个事还没有引起足人们足够的关注。因为现在很少有人主动的去学习甲骨文,而我呢,就希望通过我这个直播引起更多人,尤其是咱们国人,尤其是吸引那些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朋友们的关注。大家都在追求教育,人生成就,事业成功,生命智慧等等,如果追到甲骨文,我觉得就追到源头了。

文字整理:淑群

相关文章